走进赛盟    Company
志同道合   Our Common Goals
蜕变成长   Our Progressive Growth
整合便捷    Our Easy Integration
营销理念    Marketing Concepts
服务宗旨    Service Aim
商务印刷    Service Aim
作品展示   Works Show
报价           Printing Price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返回首页    Index
专业上海印刷公司,欢迎您的咨询
服务项目
样本印刷 笔记本印刷 精装样册印刷
贺卡、邀请函印刷 产品包装印刷 信纸信封印刷
手提袋印刷 海报印刷 台历挂历印刷
彩页印刷 文件夹印刷 礼盒印刷
其它 (菜谱、台牌等……)印刷
 
 
 
印刷行业最新动态
更新时间:2012/9/4 10:25:01 浏览次数:343

     我国印刷行业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中国印刷起源可追溯到战国时代,当时印章的出现已经初具印刷的雏形。到了东汉蔡伦发明造纸,使得印刷的承印物趋于廉价,更多的人能够使用纸张,由此对推动了我国印刷的发展。唐代雕刻印刷是我国印刷的第一个阶段,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印刷发展的第二阶段。中国印刷术的发展相对德国古登堡早了八百年之多。但当代印刷却把古登堡作为国际印刷术的起源,由此可见中国印刷术发展的缓慢,也体现了中国印刷的“怪现象”。
  
  一怪:“狗熊掰棒子”
  
  十年前的印刷市场,是中国印刷发展最迅速的时代,也是遍地黄金的时代,当时流传着“要想富,做印刷”的说法。当时,印刷厂货源不断,都是客户拿着单子排队等印刷厂。一台海德堡胶印机,几个人就能赚得钵满盆盈。但是到了现在,已经远不符当年之势。网络和电子书的冲剂,使得印刷市场严重缩水,其中尤以出版最为严重。
  
  书刊印刷一直是我国印刷行业的支柱,十年前遍地的书刊印刷厂。但是到了今天,产能的过剩和市场的缩水,中小型书刊印刷企业不是倒闭就是纷纷转型。也造就了印刷一个“怪现象”——盲目转型。
  
  市场的缩水和利润的降低,使得印刷企业开始了盲目的转型,有的书刊印刷转型包装印刷,有的传统印刷转型数码快印,甚至有的印刷企业转型食品等等的,产业结构跨度极大。也造就了印刷市场越来越乱。
  
  反而,那些理性认识市场的印刷企业,在市场萎缩的趋势下,取得了逆势的增长。北京奇良海德就是这样一个公司。笔者了解到,奇良海德近期业务接单不断,工厂的机子都是24小时不停机的运作。且印刷单价没降反升,客户也是有升无降。有的单子更需要委托给其他印刷企业印制,才能保证单子的正常印刷。笔者做了一些了解,奇良海德之所以能在大环境不利的情况下,业务量猛增,除了自身结果的调整,更多的对自己品牌的塑造,不盲目的转型,就是植根在商业印刷,在GDB商业街享有良好的品牌及口碑。
  
  二怪:“舍近求远”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最能反映我国大部分本土印刷制造企业的心态。德鲁巴展会已经结束,作为世界最重要的印刷展会,可谓备受瞩目。这次展会有三大亮点,新技术、新机械以及中国参展商。300多家中国参展企业占据了整个展会参展企业的六分之一,创造了中国企业参加德鲁巴的一个记录。在表面看来,中国企业增多显示了我国印刷制造飞速的发展,显示了中国制造企业的实力,能在国际性大展抛头露面彰显了我国制造业与世界技术已经齐平。但实际上是这样么?
  
  很多企业把德鲁巴作为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跳板,想通过德鲁巴走向国际市场。但反观国际大企业都在拼命的往国内市场里挤,海德堡、高宝等众多大型企业都把中国作为未来的主要市场。既然那么多高端的企业都把中国当做最大的市场,那作为本土的企业为何还要打肿脸往外跑呢。难道国外的市场就是香饽饽么?还是本土企业已经认为自家的市场已经很好地控制,或者认为自己的机器已经媲美国外顶尖设备了?
  
  笔者认为本土的企业更多地应该深耕国内的市场。在未来亚洲印刷的比重将达到30%,超过了美洲成为全球印刷的印刷市场。

   而中国作为亚种印刷市场的主力,发展潜力不可谓不大,何况中国市场的多元化需求,从低端到高端,满足了各种企业的需求,在国内印刷企业仍有较大的发展。印刷企业走出国门并不是不对,只是应该考虑到自身的发展,只有企业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被国外市场所认同。
  
  三怪:“本末倒置”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家有万贯不如一技在手”。中国人注重技术,也喜欢拿技术说事,上海电气收购秋山,大族冠华收购筱原都是看中了对方的技术。诚然技术是一个企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设备的核心技术。但即使国内企业收购了国外的企业,全面掌握了核心的技术,但那也是达到了这家企业原来的技术水平,但与顶尖的海德堡、高宝仍存在差距。更何况,国外技术的收购就代表着一些成本的增加,尤其是一些需要的配件只能在国外市场购买,无形中增大了成本,那样中国设备廉价的优势将会当然无存。
  
  所以笔者认为,中国企业在收购的时候不能只注重企业的技术,更要注重企业的品牌。中国的本土企业要想在短期内缩短与海德堡等知名企业的差距,除了在技术上改进,更多的应该是品牌上的塑造。收购不仅是技术,更重要的是品牌。就像丹纳赫收购爱色丽,爱色丽的品牌不需要公司的再次塑造,能直接的投放市场,这才是真正的有效益的收购。
  
  本土的企业除了收购来提升技术之外,还可以通过合作。与国外知名企业选择合作,利用对方的技术来武装自己。但这种方式是有弊端的,国外的企业并不会无缘无故的和你合作,他们看中的不是中国企业的技术,而是中国的市场,他们是通过与本土企业的合作来实现占领中国市场的目的。
  
  四怪:经验派
  
  中国印刷技术一直都是靠经验。比如在印刷过程中,印刷重影,老师傅会告诉你在辊筒那垫一张纸就可以了等等。中国印刷都是按照印刷机机长长期的经验来判断的,没有一个完整的数据库理论的标准。
  
  有这样一则笑话:“德国人学中国包饺子,中国厨师告诉学生:‘盐少许、油少许’,德国学生不解,随问老师:‘少许是多少克’,老师回答道:‘少许就是一点,适合你的口味’”。到最后德国学生也没学会如何包中国的饺子。中国人习惯按照自己的经验来判断事物的对错,所以很多情况都是依靠经验来从事工作,没有把工作进行量化。这也养成了印刷制造企业在制造过程中靠经验工作的习惯。这种习惯已经制约了中国印刷技术的发展,不利于中国印刷技术的发展。国外的企业很注重细节,就比如说拧螺丝这种小事,在国外都要严格的操作要求,需要拧到多少力,按什么顺序组装螺丝,都有了明确的,可测量的数据作为依靠。所以在细节上,国外的机械永远的优于中国的机械。即使中国的设备已经和国外的设备有了90%的相似,但就是这10%才是制胜的关键。
  
  十二五规划,为中国印刷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并制定了在十二五结束时,成为印刷强国的目标。我国印刷业要想成为印刷强国就必须从自身做起,打破行业的怪现状,真正的做到向印刷强国的转变。

      印刷厂 上海印刷 印刷公司 手提袋印刷 设计印刷 样本印刷  包装印刷

上一条:印刷常识—如何看潘通色卡?  下一条:中国印刷业-解决环保问题的主要对策
 
 网站推荐:上海印刷公司 上海婚庆公司 上海化妆学校 上海保安公司 企业网站建设